一、泰拳训练方法?
望日功
古代泰拳功法的首项是望日功。
即每日眺望朝阳,锻炼眼睛以增强目力,在角斗时自能集中眼神,应付敌人。
长跑功
在清晨选择田野崎岖路径进行长跑训练,强化腿力,跑时要经常在草地翻滚,让身体皮肤与草木沙土摩擦,与露水接触,久而使皮肤坚韧,可抵御打击,同时可培养跌倒时仍能应战能力。
担水功
将长1.5米至3米的粗毛竹贯通中节制成盛水容器,以之运水。以肩担或用臂挟于肋下腰间的方式,徒步长途运送。此练法不独能增强膂力,更可使腰肋强劲异常,对抗敌人的踢打裨益极大。
早浴
其法之一是沿滩于水深10--20CM处疾跑,须跷足力踏,久练大增腿力。
其法之二是于齐腰深的水中,平步稳立,举掌下拍,入水反复搅动,等成团水泡上浮时,即以另一手曲肘下击,敲向气泡团,如是双手反复拍击,身体顺势摇动,久练全身异常强劲,此为泰拳秘技功法之一。
二、泰拳膝法肘法合集
这里有视频:
三、什么是泰拳
到这看看吧
四、泰拳与自由搏击
自由搏击没有具体规则可言,几乎所有国际自由搏击比赛中都采用“无限制自由比赛”的方法,不限制参赛选手的资格,在规则上与泰式比赛规则类似,比赛双方均赤裸上身(或着短袖衫、背心),下穿长裤,手戴拳套,脚穿护具(或不穿),进行全接触搏击比赛。
自由搏击,又称国际自由搏击,欧美全接触自由空手道等。
60年代发端于欧美,以美国为主要起源和发展中心,在西方文化环境影响下,在全球文化、经济等大范围交流碰撞和开放融合的历史背景中,逐渐孕育并发展壮大起来,是一种没有套路、没有宗派,强调个性风格,以实战求胜为主旨的西方自由式全接触徒手攻防搏击术。
自由搏击兼容并蓄了东方中国武术、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韩国跆拳道,泰国拳,以及西方拳击和摔跤等武道的精华,是现代东西方武道文化和技艺的最佳结合产物,是当今世界武坛独树一帜,高度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先进实战武道,体现了人类武道融汇的成果和结晶。
自由搏击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在实战中根据战况自由发挥,灵活施展拳、脚、肘、膝和摔跌等各种立体技术,长短兼备,全面施展,以最终击倒或战胜对手为目的。“告诉我基本原理,我将得出适合我自身的独特的技法。”这就是自由搏击拳学理念的最佳概括表达。
泰拳的独特之一就是运用四肢的拳、肘、膝、脚共8个攻击部位,做单势或连环于不同的角度打击人体各处要害部位,技术的发挥全无限制,因此又享有“八臂学术”之誉。泰拳素以凶狠、雄劲、惊险而著称,被人们称为“八条腿运动”,这种拳术没有套路,完全着眼于实战技术的组合运用,特别是擅长腿击、肘击和膝击。在泰拳的搏斗中,拳手们善于用多种技术来打败自己的对手,其中有强劲凶猛的肘、膝以及变化多端的拳招、腿法,但泰拳最具威力的进攻方式是肘击术、膝撞法和腿击术,他们在格斗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泰拳中,可作为防御重创对手的部位,那就是肘。其撞击力非常厉害,实战中常与膝招配合交替使用,上砸下撞,左击右冲,上下联击,极难防守。被击中者,轻则骨断胃裂,重者有生命危险,故素有“摆命肘”之称。肘同样也是良好的防守武器,用肘部挡脚、消拳、砸膝容易得手,并使对手腿膝麻木,失去战斗力。 泰拳的膝招动作,屈膝叠腿,使膝部突起,形成攻击的力面,着力于膝的上部,专用于近距离格斗,经常攻击人体的肋腹和胸腹部,甚至下腭、面部,令人防不胜防,威力无比,是致命的杀手锏。尤其是泰拳高手,经过长期苦练的膝部,坚硬如铁,若被其重击,轻者长时间昏迷不醒,重者骨头都会被击碎,这是泰拳最狠毒的招术。
五、泰拳的特点有哪些
泰拳最的特点是无招无式,没有套路。一般说来泰拳手在掌握泰拳基本的拳肘膝腿技法和必要的攻防技术后,反复练习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实战中并完全靠自由发挥了。这种全凭自由发挥无招、无式无套路限制的训练、技击方法,正是泰拳五百年天下无敌根源之所在。泰拳训练严格,实战经验丰富。在泰国,每一名拳手从小就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训练及数十或上百次的大小对擂考验。因平日训练与实战相结合,形成的意识和反应对再凶悍残酷的攻击术都能迎刃而解;其采用高体格斗式,两腿左右张开与己臂同宽,两膝微弯曲,重心下沉置于两腿之间,应用提膝格挡令防守方式更严密。泰拳手各部位皆有较强的抗打能力,特别是手臂、腰腹和腿部胫骨。泰拳中长距离进攻的腿法同其它武术的腿法不尽相同,其杀伤力极强的横扫踢(无论低部、中部还是高部)像棍扫自上而下斜砍,如同劈柴之斧力渗力内,破坏力不可言喻。近身搏击的肘膝结合,更令对手防不胜防,尤其是箍颈膝撞、肘砸膝顶的结合所到之处势如破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