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太极拳问答老山日记网

金华打陈氏太极拳最好的人是谁?

235 2023-12-09 16:52

一、金华打陈氏太极拳最好的人是谁?

没有最好,只有做的更好!2011年9月11日金华市武术协会正雷太极拳研究会成立。到会剪彩领导有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家陈正雷大师,金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旭照先生,武义县县长蔡洪先生,金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市武协副主席吴小刚先生,市武协主席缪龙生先生,市商检局局长吴晓平先生,市体育局副局长朱鹏先生等和金华仁和国际物流公司董事长傅德仁先生。本会由陈正雷大师的入室弟子`金华德诚陈氏太极养生馆馆长张黎明老师担任会长,特聘陈正雷大师蔡洪先生吴晓平先生傅德仁先生为名誉会长。研究会地址在金华市兴学路南苑中学对面,南苑公建房4楼,欢迎各界太极拳爱好者光临探讨交流。

金华市厚德太极养生馆是一家专门从事太极拳、青少年武术课程培训的专业训练机构。

由武林泰斗、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世嫡宗传人、陈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及其胞弟陈小星大师担任终身顾问;由陈小星大师入室弟子包建国担任馆长。

本馆专门开设了少年武术培训班和成人太极养生班,具有由简入繁、由浅入深、新颖独特、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与风格。

太极拳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最佳体育锻炼项目,它集强身、健体、防身、塑体等功效于一体;同时又是调节情绪,缓解现代社会学习、工作、生活等压力的最好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的习武,和融汇于其中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可以磨砺坚强的意志,增强自信心,加强道德礼仪修养,提升高雅的内在气质。

我馆主要为各机关、学校、企业提供长、中、短期培训,同时武馆常年开设青少年武术班、青年太极武术班、中老年养生班和假期短训班。

包建国先生现任金华市武术协会陈家沟太极拳分会会长、金华市厚德太极养生馆馆长;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指导员、《中国武术段位制》国家级考评员、浙江省涉外传统武术高级教练、中国传统武术一级裁判、中国武术五段;被金华市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金华市南苑中学、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特聘为太极、武术教练。

地址是:金华市阳光路128号2楼

听说一个叫张黎明德老师打的不错。而且师太极金刚陈正雷大师的入室弟子。

日前,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协会在金成立分会。该协会由国际著名太极大师,陈小旺先生出任名誉会长,国际太极大师陈小星先生出任会长。陈小星大师入室弟子、金华市厚德太极养生馆馆长包健虢先生出任金华分会会长。

金华市厚德太极养生馆的包健虢教练,打得很精彩,网上有他的视频,很不错!

二、知道练太极的那个王玺文的 简历吗

王玺文

1969年4月16日生,籍贯:山东临沂。1992年毕业于天津商学院食品工程系食品工程专业。

先后从事过办公室文员、出纳、主管会计、报社广告公司策划部主任、保健品及药品市场策划、三株等大型保健品及药品生产企业的高级销售管理等职务。

在多年的从业生涯中,秉承人性至上、良心第一的做人和处世风格。

做人原则:深谙道德经和儒家文化思想的内涵,崇尚“仁义礼智信”,崇尚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业原则:致力于人类健康事业,从保健品到药品的从业过程中,深深了解食疗对人类健康事业的重要性,决定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食疗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个人性格:做事果断、市场嗅觉敏锐。对人友好、善良。但稍微有些固执。

命运特征:五行金旺、土旺、缺火、缺水。四十岁以后大乘气势。

名利特征:不过多在乎名利,只求做事对周围的人乃至社会有意义。

职业状况:现任济南比心比力食品有限公司(比心比力食疗食品馆连锁管理中心)董事长,中国治未病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全国“治未病”健康干预指导手册》副主编。

目前正从事比心比力食疗馆的全国推广,一是解决一部分投资无门的小老板的职业选向、二是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发展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食疗产业”,以推动人类社会对从研究疾病到研究健康的真正实施。

三、太极拳到底谁是创始人(最好是练家子回答一下)

我的一个同学是邯郸永年的,他是一个真正的练家子,打小开始练武氏太极拳.曾经听他说过:杨露禅本是如混混般整日打架的一个人.后来却被一个酒馆的老板三次轻松打倒在地.那老板练的便是从陈家沟习来的武当绵拳.于是,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太极……即陈式绵拳。 应该说,杨露禅所创的太极拳。但也不全对。如果说陈式绵拳像中医一样。杨露禅自创的杨式太极则是韩医…… 虽然说细想起来杨露禅确实不厚道。但太极拳却是他所创无疑。 而且,现在的吴氏太极、武氏太极也都是据杨氏所创。 最重要的是:学无先后,达者为尊。杨露禅号称无敌,乃是近代史上武学第一人……而且太极拳也是他发扬的……说他创太极,并没错。至少……现在国人想练太极便能练上……都是托杨露禅了

四、太极拳和气功有什么区别?

练习太极拳可以同时练习气功吗?《中华武术》杂志已请专家做了解答。我是既练太极拳,又练养生站桩功的想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以资交流,并向专家请教。

一般认为太极拳是动中求静,气功是静中求动,两者相反相成,我也一贯持此看法并加以实践。但近来我在想,这两者的动与静二样吗?:首先,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太极拳动的是四肢身体,气功动的是意念引导下的内气;太极拳静的是心态平静,气功静的是肢体外表,可见两者的动与静的内涵是不相同的。其次,气功静中求动是求内气运动;而太极拳动中求静只是一个手段、一种方法(以静御动),静不是目的,它真正追求的目的,也是内气的动,心平气和(静),才能很好地运用意念(用意不用力)并在拳势的导引下达到内气运动。

由于这两者都是以促进内气运动为目的,故具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殊途同归的功效;对于养生来说,不但可以同练,而且最好同练。为什么?

因为太极拳要达到内气运转比较费时,光是练拳架从不会到精熟,在业余条件下,没有几年功夫是不行的。而练站桩身上没动作,专心松静,用意念,随呼吸导引内气在体内转,一门心思;就比较容易“得气”。当你在站桩过程中有了内气潜转的真切感受,便能帮助你在练太极拳时,通过放松用意不用力,再配以拳势呼吸,也就会比较容易捉摸到内气随拳势而流动。再反过来,由于拳势的整体性、多样性、多变性,忽左忽右;忽进忽退,这就必须要有相当于大周天的内气周身运转相配合。这样的内气周身运转,也就会促使你在站桩中,内气运转由原来的小周天任督二脉运转,扩展到遍及全身的大周天运转。但我的这种”大周天”不像传统练法那样繁琐:要记忆十二经络;有关穴位,以及来龙去脉,既不大容易弄清楚,又难操作,弄不好还要出偏等。我是采取随意用多种方式运转,既可按身体需要随便选择,又可增加趣味以免单调乏味。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处于有规律与无规律之间,总的规律是:吸升呼降,气沉丹田(升,沿督脉及四肢外侧;降,沿任脉及四肢内侧),吸蓄呼发,让内气“满身能跑”,(杨澄甫语)。其实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近乎《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说的“气以直养而无害”,是指内气的自然调养修炼,也就是通过吐纳、导引,用意念推动内气的运转和强化;

练太极拳也好,练气功也好,能明白这个理,就像是走在阳光大道上,信心十足。倘或一知半解,难免有摸黑弄堂的迷茫。

太极拳能否用于实战这个话题,已争论很久。即使在旧中国的民国初期的比武中,太极拳也是败多胜少,当时的太极拳家向恺然先生说:“在一次武术比赛之后,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的,多未胜利。而北平方面,所去应试之人,其胜利者,虽十之七八也曾练太极拳,但在报名时,却未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此番南京考试(注:指中央国术馆南京国考)之结果便可证明练太极拳者不如练外家拳容易致用也。”向先生还评论了太极拳的得失,他说:“练太极拳者,每有存心轻视外家拳之习气,论拳理,太极拳自较外家拳精细,但外家拳亦自有其好处。”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太极拳只是玩的,只是健身的一种途径(健身体操),而不能应用到实战中去;笔者早年也曾对太极拳的实战功效产生过疑惑,但随个人不断修炼和体悟,逐渐加深了认识,现就个人经验分析一下为何太极拳在益于养生的同时也具备强大的实战功能。

太极拳实际上具备一套完整的技击训练体系,完整的太极拳修炼应包含自我训练及实战训练两个部分,自我训练包括站桩、盘架、推手(包括程序化的单推、双推、大捋及沾手和接手)、功力(包括静态与动态训练)、发力、抗击打训练等。以上每种训练方式,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分别培养了技击实战中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素养,个人可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进行有选择的训练。有必要指出的是,单靠盘架和程序化推手的训练是不能成为实战高手的。

在自我训练有一定基础后,便可进行技击实战训练,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训练与技击实战训练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训练,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自我训练是实战技击训练的基础,而实战技击训练是在对方不断变化的情形下,自己随机应变,逐步培养充分发挥个人拳学素养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训练与对方的距离感、时间差、角度、速度、步法的灵活变化、灵敏性与本能、击打发放的力度等,是在动态当中,针对于实战状态的综合训练,如缺少此过程,就很难发挥出太极拳的技击威力了。

笔者曾系统接触过形意、八卦、大成、少林、太极、无极等多派武学,在实践中,深切体验到其拳理皆是相通的。从前贤们的理论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太极拳的拳理,是慎密而奥妙的,太极拳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实战紧密相关,直接服务于实战。只不过太极拳在历代延传过程中,由于老师的保守或个人资质领悟能力的不同,致使不同的人对太极拳实质的把握也是千差万别,太极拳的上乘功夫,历代除极少数拳家外,很少有人能充分体悟其内涵。

笔者幼年即嗜武学,尤其对太极一门情有独钟,为探求太极真谛,也曾不计艰辛,遍访明者求其点滴真意,经多年探索体悟,对太极的技击内涵颇有所得。可以说太极拳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奇珍异宝,但若一味炫耀已成为历史的前辈的高超武技,不思进取,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免使此瑰宝在我辈手中遗失,那将是中华武学的巨大损失,我辈也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而愧对后人。因此我辈总结前辈宝贵的武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之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故笔者大力呼吁:“武界应团结互助,共同为挖掘保护太极拳精髓而尽力。”

近来,传出一种狂妄的叫嚣声,说传统中华武术根本与散打无法相提并论,只是一种花拳锈腿,根本不能用于实战当中。观持此种论调的人,他们并没有真正领悟传统武术的真谛,仅凭一些表皮的功夫和一点道听途说,便主观臆断,自认为掌握住真理。传统武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应作为一门严谨的学术看待,而钻研学术,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冷静思考,亲身体验,并且富于实战,只有这样学术才可有真正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9个专题1391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