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澄甫创编85式杨氏太极拳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看你的出发点了,如果你为了练武,我个人感觉你24式都没必要学,那只是广播体操。 虽然古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八极一年打死人。 但是要看是不是真正的太极。 那些公园里的24式 48式的什么杨氏太极只是杨露禅当时为了教那些达官贵人的,无实战性,即使你练一辈子你也不懂怎么用它去打人。
二、练武术真有这么可怕吗
现在的人提起练武术十有八九都知道那是为了想强身健体,境界再高点的认为可以陶冶情操、充实人生。那么武术流传到现在和平年代的使命好象只有强身健体了。武术的本质已经基本上没人再提消失殆尽难觅踪影了,在众多的武术名家当中,只有李紫剑先生还在竹林那里摇旗呐喊,但能够清醒的人又有几个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武术界的真象吧,这是事实,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提到强身健体武术界叫的最凶的要数太极拳了。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太极拳吧!它流传到现在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期间也出现了很多的风云人物,武林高手,如杨式的有杨澄浦,可以说在杨式门中他的武学境界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了。然而他的寿命也只有短短的四、五十年,就得脑溢血而死了。应该算是夭折吧!再看看陈式的,如陈照奎,陈式太极的正宗传人,师从陈发科先生,功力境界也是无人匹敌的,开创了陈式低架套路练法,他的代表徒弟是石家庄的马虹先生。然而他也活了四、五十岁就得脑溢血与世长辞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啊!为什么功夫这么好境界这么高的在太极拳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人反而不长寿呢?试问当今练太极者有那个人的拳学境界可以超越上面两位宗师呢?但是很多人的年龄却都比上面两位宗师长寿的多。在整个太极拳的发展史中真正超过一百岁的百岁老人却寥若星辰啊,只有吴图南老师活到了依0陆岁,在多如牛毛的修炼者中达到一百岁的究竟能有几人呢?
再看看练大成拳的,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可以说是大成拳的天下,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也只活了七、八十岁,他的得意门徒王选杰先生、赵道新先生他们的境界也是无人匹敌,却都死于脑溢血,而且寿命也都不长。现在大成拳里仔细看看,练的比较好的十有八九都是大肚子高血压,不要以为红光满面就练的不错,实则危机已不远了,心脑血管病马上就要爆发了!本人曾经在气功行医的过程中见到很多很多的武术界前辈,他们年轻时都叱吒风云,老年得偏瘫症的很多,还有很多练硬气功的也都生活不能自理,疾病缠身。
盲目的练拳和残酷的自虐式练功,加上不科学的拳血理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生命慢慢变得不堪疾病一击,健康长寿的愿望还没有实现,疾病、短命的比比皆是!在我国的很多百岁老人当中,他们绝大多数也不懂武术,更谈不上修炼,但是他们就是长寿而且活的开心快乐。所以健康长寿不一定非要练武,通过其它很多途径也可以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不要盲目轻信带有很多头衔宗师教授等的人
三、杨式太极拳算简化太极拳还是算正宗太极拳呀?42式太极拳就是杨式太极拳吗?
杨式太极拳是也不是简化的太极拳:
杨式是根据杨家多年的教学和体会,为了方便大众学习,在自己学到的各种拳术(主要是陈式的15套拳),柔和太极拳的要点,把原来的复杂的动作简化,综合整理出来的!也就是说他的名字叫“杨式太极拳”是属于“太极拳”的范围但不是太极拳的简化!是和其他多路太极拳一样的正宗的太极拳!
42不是杨式也不是其他的几式。是国家体委根据陈、杨、吴、武、孙改编的!
24、48、88主要是杨式的改编简化(国家体委改)
85是杨式太极拳(杨澄甫定型)
这里有专门介绍42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编的套路,其中杨式的动作较多,还有其他几大流派的动作。但国家体委编的24式、48式简化太极拳,都是在杨式基础上简化的。
杨式太极拳就是杨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是在它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的。
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为主的,杨式太极拳是公认的五大流派之一,
四、同是85式太极拳,为什么赵幼斌老师和傅清泉老师打的不一样?有些的动作要求也不一样?
杨式85式太极拳,是杨澄甫宗师在继承几代人的智慧,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精心提炼设计出来的,其口令分别为:
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 。
第十四式-十字手、第十五式-抱虎归山 、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势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转身左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七式-右蹬脚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势、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势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 十字手、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 、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一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 。
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势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 、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 、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七十七式-下势 、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 。
第八十式-转身摆莲 、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收势。
扩展资料:
杨式太极拳85式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同一个拳的拳术要领是相同的,但再往细里的体会,是每个人都不同的——每个人的天赋、眼界、受教育程度、身体的各项指标、身材的不同、秉性爱好、环境等等。
练拳的过程,就是把大家共同的要领,练到自己身上,而后才能与众不同。
武术不同于体操表演越标准越好,每一套功夫,尤其是内家拳,由于练习者的功力和修为不同,所表现的也不同。比如杨露禅前辈学了陈氏太极拳后自创杨氏太极拳,形意拳大师孙禄堂学了太极拳后,将形意与太极融会贯通创出孙式太极拳。所以,同一套太极拳,不同的老师打出不同的动作也很正常。
太极拳是没有一模一样的招式的,你可以在 广州市陈氏太极拳馆 的网站学到很多这么基本的知识。
每个人的骨架不一样。就拳架外形也有区别。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