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太极拳问答老山日记网

许多人练拳数载仍不“懂劲”,懂劲的标志是什么? 求懂劲是否一定要经过推手?

102 2025-04-06 10:07

一、许多人练拳数载仍不“懂劲”,懂劲的标志是什么? 求懂劲是否一定要经过推手?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就是练拳一个必经的过程。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要招熟,二要开悟。招熟的标志是,拳架和推手都要符合拳理,熟能生巧、生巧就是开悟。推手是太极拳不可或缺的内容,不推手就是纸上谈兵。

如果网上购买太极服推荐 武极堂太极服 样式多 质量好

二、太极推手中的懂劲是什么意思??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不用力而用意去驱使身体依重量运转,是「无为之为」,比「用力」的「妄为」优胜。但真能明白「无为」,能去除「用力」的习惯,去得乾乾净净,不是说要做便能做得到!做不到的话,对方用力我还是用力回应,便没有优势可言了!

一 般学拳是学习怎样又快又准的发出最大的力量,是一点点的学习累积,学得愈多,习得愈勤,进境愈快,是「为学日益」。太极拳用身体重量,要去除用力的习惯,是减「损」而不是增「益」。因为太极拳依循天地运行之道,是「为道日损」,「损」得乾乾净净,所有的运转都不用力量,是为「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到 「无为」反而「无不为」。对方来力,我依来力转一个圈把力送回,我「无为」而对方反受自己的力而跌出,「无不为」也!这是「懂劲」。

太极拳「由著熟渐悟懂劲」,通过勤习太极拳架,愈练愈能去除「用力」的习惯,慢慢的领悟「用意不用力」去驾驭体重的妙处,是为「懂劲」。「懂劲」的「劲」字,在李亦畲手抄本《王宗岳太极拳论》写成「斤力」合成一字。「斤」是重量单位,一般的「力」,是由肌肉紧张发出来的,不是劲;由身体重量衍生出来的「斤力」,才是「劲」,这要好好的勤练领悟,才会「懂」得!「懂」是勤思考与常练习结合的成果。

「懂劲而阶及神明」是指懂劲到了出神入化,身体是下意识自动运作的反应,你怎麼来我自然会这麼转动顺应,不丢不顶、不先不後,不思而得,刚刚好!弹指之间,你不知如何的跌了出去,很「神」!

转自 王壮弘基金会太极详解.

三、一个人怎么懂劲

懂劲是太极拳推手劲法术语,指辩证地运用劲法变化规律于克敌制胜的能力。王宗岳《太极拳论》: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以听劲为基础。运用时,先通过听劲察知对方动作的来路去向和劲力大小,随以对立而互生的帖走动作来应答对方。

听劲,是太极拳及推手中的专用术语。听劲,是双重之意,是耳听、眼观及周身肌肤触觉,觉察和心灵、神经系统的感知。至于感知灵敏度的高低,是由练拳和推手工夫的深浅所决定的。听劲大致可分如下三个阶段:意是骨感听之,二是皮感听之,三是毫感听之。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明确地指出,获得太极拳成就所必须经过的途径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由此可知,“懂劲”在太极拳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懂劲才能因人所动,随屈就伸。因此,太极拳法将用感觉察觉对方动作的轻、重、快、慢及劲源动向,称为“听劲”。了解到对方的劲力情况,恰当地作出判断,并根据对方的动向和企图,制定出攻防方案,而制敌于未动之先,称为 “懂劲”。

太极拳法要求通过粘走达到懂劲。拳论指出“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又说“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对方用刚强的劲力进攻时,我用圆弧动作来承接,既改变其劲力方向,又不为对方所制,称之为走。这就是化敌之劲,以柔克刚。粘即是制。只有我顺人背,才可以制人。我得机得势,对方失机失势,我处于主动的地位,这就是顺。反之,机势有利于对方而不利于我,我处于被动,这就是背。我顺人背的机会和形势,是通过沾连粘随的感觉而加以判断的,也称之为粘。使用粘劲,应尽量掌握对方动作与劲力的运行过程。只要与对方沾接,就顺其势而迎就,因其动而屈而伸旋转,用走劲来调整自己的平衡,并探测对方情况,审机应变,因势利导。在粘走过程中,由于不丢不顶,遇劲即化,将会使对方的劲力不能达到目标继续前进,或者中止其劲力而后撤,如此,都将改变其重心位置,为我破坏其平衡创造条件。以上所述,没有强调任何力大手快之处,完全是通过粘走达到以柔克刚,以小制大,以弱制强,其中关键在于“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通过粘走达到“知己知彼”,因势利导,深化懂劲之内涵。

听劲要有定量概念,才能助于懂劲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符合客观情况的攻防方案。任何一个力的组成都有三项要素:大小、方向和着力点,因此在力学上通常用矢量来表示力。要想了解一个力,首先须与此力接触,才能感觉到它的大小和方向,否则是主观上臆想和推测。所以听劲要听着力点的劲,“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李亦 畲 《五字诀》),而不是听别处。掌握对方劲力的虚实变化,最重要的关键是着力点,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着力点上,务求精确地获取此处劲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听劲来了解对方的劲力,其途径原则上有:一是尽量增长对方的劲力作用过程;二是尽量增加自己的劲力的敏感程度。太极拳法规定采取用意不用力的原则,以增长对劲力的敏感;采取由圆弧向直线转化,以完成由防御向进攻转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9个专题33598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