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瑜伽问答老山日记网

佛教里也有讲“瑜伽”,是什么意思?

279 2023-12-08 01:07

以下给您节选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李良松(同时他又是中华佛医高级研修班领修导师)教授所写的一本《中华佛医文化丛书》书内,有解释佛教“瑜伽”:

瑜伽,语见《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意译作“相应”。依调息(调呼吸)等方法,集中心念于一点,修止观(奢摩他与毗钵舍那)为主之观行,而与正理相应冥合一致。于密教,盛行三密瑜伽相应之说(又作三密相应说)。行此等瑜伽观行者,称为瑜伽师。依瑜伽师而行之境界,称作瑜伽师地。《瑜伽师地论》一书即从五识身相应地说至无余依地之十七地。奉持该论之学派,称为瑜伽行派。

瑜伽是印度宗教徒修行方法之一。即依凋息等方法而摄心,使与正理等相应之状态。此语古时见用于《梨俱吠陀》中,及奥义书时代.依凋息等观行法而观“梵我一如”之理,以与梵合致,与梵结合,此即称为瑜伽。其后佛教发扬光大此法,以为总摄修心、修慧之法门。而在佛教各派中,以印度瑜伽行派及我国唯识宗对此法的研究颇深。

依《解深密经》卷三之“分别瑜伽品”所述。瑜伽即以奢摩多(止)、毗钵舍那(观)为其主体。“止”以无分别影像为所缘,令心极平等寂静,“观”以有分别影像为所缘,于所知义中周遍观察。于修道方面,更进修止观平等,至佛果而以所作成满为所缘,始转得清净法身。此谓以止观为主之一切观行,即称为瑜伽。

《瑜伽师地论释》解释“瑜伽”之词义,谓一切乘之境、行、果等诸法,并有方便善巧相应之义,故称为瑜伽。对此,圆测《解深密经疏》卷六立境、行、果、教四种瑜伽之别。

(1)境瑜伽:谓“一切境无颠倒”等性,与正理、教、行、果相应,故称瑜伽。

(2)行瑜伽:谓一切行更互相顺,称正理,顺正教,趣正果。

(3)果瑜伽:谓一切果更互相顺,合正理,顺正教,称正因。

(4)教瑜伽:谓三乘圣教称正理,顺正行,引正果。

《成唯识论述记》卷二说“相应”有五义:

(1)与境相应:谓不违一切法之自性故。

(2)与行相应:谓与定慧等行相应。

(3)与理相应:谓安立、非安立等二谛之理。

(4)与果相应:谓能得无上菩提果。

(5)与机相应:谓得果既圆,利生救物,赴机应感,药病相应。

此说亦是承袭上述《瑜伽师地论释》之说。

密宗方面,《大日经》等将瑜伽分为“有相”、“无相”二种。有相瑜伽,即心专注于有形相的境缘(如本尊身相等),在所观想的形相明白显现于意识中,且恒久专注不散时,即为得定,由此而入“无分别”定境,为成就有相瑜伽。无相瑜伽,指观想离言绝相的“心真实”,从而了悟心真实,并定心于心真实上,进入“无相三昧”,此即为成就无相瑜伽。《密宗经论》说“有相瑜伽”为进入“无相瑜伽”的门径,以无相瑜伽成就为究竟。一般认为成就有相瑜伽,只能得治病、驱魔等下等成就。如能进而成就无相瑜伽,才能生延寿、神通等中等以上的功效。

一行《大日经疏》、宗喀巴《密宗道次第论》等书,皆强调修瑜伽须循序渐进,先修有相瑜伽。俟得成就后,于定心中修观,反观能见、所见,便能悟自性本空,而入无相瑜伽。

以上就是所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9个专题1069篇文章)

返回首页